作者/酷乐汽车根据国家标准化局最新标准制定和审查计划,公安部编制完成了国家标准招标稿《车辆运行安全技术条件》(20250058-Q-312)(以下简称《条件》)。文件对车辆安全、电动汽车电池保护、智能驾驶系统、车门逃生机构等提出了一系列现代要求。其中最令人担忧的规定是,乘用车每次启动或起动(不包括发动机自动启停)时,必须处于默认运行状态,百公里加速时间至少为5秒。 1、加速性能限制:在默认模式下,“从0加速到100≥5秒”的“条件”是指客车每次启动时,系统默认为带加速的运行状态定量时间5秒以上。这种配置旨在减少车辆在启动阶段的加速度,从而从源头降低故障和失控的风险。本文件并不禁止对车辆进行改进,而是要求默认模式下的性能限制。制造商可以在用户主动选择后通过驾驶模式设置或软件程序消除加速度限制。该条款意味着在启动或首次启动车辆后,必须检查其初始功率映射。运动和高性能汽车模式仍然存在,但必须通过明确的驾驶员干预来激活。这一技术路径可以通过电子油门管理、功率映射或传输逻辑来实现。 2、新能源汽车安全:加强电池和推进系统保护为防止电动汽车故障和热失控事故,《条件》提出了几项新的安全要求要求:不良踏板加速抑制功能:当车辆停止或低速缓慢行驶时,应能识别驾驶员是否错误踩下油门,自动抑制输出,并以声光警示。自动断开电源电路:如果车辆纵向或横向速度在150毫秒内变化超过25公里/小时,或者安全气囊等不可逆约束装置展开,系统会自动断开电源电路。必须能够自动关闭电路。高压 cos。电池监测及泄压: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需要对电芯异常情况进行监测、记录和预警能力。如果检测到热事件,必须通过听觉和视觉信号向车内的乘客发出警报。同时电池系统必须具有泄压和平衡结构确保发生热失控时气体不会影响舱室的安全。电动公交车的防火要求:对于长度在6米及以上的纯电动公交车或插电式混合动力公交车,电池报警后5分钟内不得出现外部起火、爆炸现象。这些规定为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火灾、误加速等事故提供了技术保障,要求厂家同时完善电气安全、软件逻辑和结构防护。 3.智能驾驶系统:通过激活需要身份验证的“条件”,提高驾驶辅助系统的安全性。具有辅助驾驶功能的车辆启动后,必须通过生物识别数据或账户登录验证驾驶员身份后才能进入驾驶状态,并在完成培训后验证驾驶员身份才能使用该系统。当系统激活时当车速超过10公里/小时时,车辆必须至少同时使用移开检测和视线检测,以持续监测驾驶员是否保持对车辆的动态控制。这一要求的目的是防止驾车者开车。该辅助系统充分保证驾驶员始终参与驾驶过程,符合目前人机协同监控的“L2级辅助驾驶”国际标准。 4. 驾驶时娱乐限制:驾驶时禁止观看视频和游戏。为减少分心驾驶,条款规定,当车速超过10公里/小时时,驾驶舱平视显示器(包括中控屏、平视显示器等)将自动关闭或禁止播放娱乐视频、游戏内容。这种安排可以让驾驶员在驾驶时集中注意力g 并允许多屏娱乐功能影响驾驶行为。目的是避免干扰。 5、门和疏散安全装置:必须符合应急机械结构的“状况”要求。车辆中的每位乘客必须能够通过至少两个不同的门进出车辆。所有门(后门除外)必须具有机械开启功能。如果车辆配备电动门把手,则必须同时安装机械紧急把手,并在附近张贴明显标志。如果发生车辆安全气囊展开或电池发热事件,非冲击侧门必须自动解锁,并且能够在不使用工具的情况下从外部打开。该要求假设电动门系统由于最近停电或碰撞而锁住门,并允许乘员在事故后快速逃生。 6. 玻璃和视力安全:紧急破窗和照明传输要求文件还规定,车辆所有车窗不应覆盖镜面遮阳膜。驾驶员视野区域和外后视镜观察区域的可见光透过率必须至少为70%。紧急破裂时用于疏散的窗户必须采用厚度不超过5毫米的钢化玻璃或每层厚度不超过5毫米的中空钢化玻璃,且不得贴膜。这确保了清晰的驾驶视野并提高了紧急疏散期间的机动性。 7、公开征求意见阶段:《机动车行驶安全技术条件》草案尚未正式实施。已在国家标准局官网公示,目前处于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阶段。公安部将根据反馈意见进行审查完善并报请公安部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该文件内容涵盖动力输出、电池保护、驾驶辅助、人机交互、乘员疏散等多个安全方面,体现了车辆运行安全的系统升级要求。如果招标草案获得通过,将成为行业强制性标准,并作为后续新车设计和技术认证的统一依据。今天阅读更多每日迹象
特别提示:以上内容(包括图片、视频,如有)由自有媒体平台“网易账号”用户上传发布。儿童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注:以上内容(包括图片和视频,如有)由网易号用户上传发布,网易号是一个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的社交媒体平台。 S。